環球音樂最大一筆版權收購背后,是仍在升溫的全球版權投資熱潮
原標題:環球音樂最大一筆版權收購背后,是仍在升溫的全球版權投資熱潮
轉自:由你音樂研究院(ID:unichartpro)
作者:BOX先生
白鯨出海注:本文為由你音樂研究院發布在白鯨出海的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由你音樂研究院,尋求作者授權。
12 月 7 日,環球音樂集團(Universal Music Group)旗下音樂詞曲版權集團(Universal Music Publishing Group)宣布收購 Bob Dylan 全部歌曲的詞曲版權,而這也是環球音樂歷史上最大的一筆詞曲版權收購。
這筆版權收購協議涵蓋了 Bob Dylan 至今 60 年職業生涯中共 600 余首音樂作品,從 1962 年具有文化里程碑意義的美國民權反戰運動圣歌《Blowin’ In The Wind》,到今年反思肯尼迪總統遇刺的史詩級作品《Murder Most Foul》均在其中。而在這筆交易完成后,這些作品未來所有的詞曲版權收益都將歸屬環球音樂所有。
對于環球音樂而言,這筆投資不僅有助于自身的上市計劃,更是在當前泡沫泛濫的音樂版權交易市場中的一次重要勝利。畢竟,近幾個月來,以 Hipgnosis Songs Fund、Concord、Primary Wave 和Round Hill 為代表,相對新的市場入局者表現得更為「風光」一些。
后「三大」時代 被持續拉高的音樂版權價格
盡管被「黑天鵝事件」籠罩,然而進入 2020 年,諸多版權投資公司仍頻繁出手。
1 月份,獨立音樂公司 Concord 以約 1.6 億美元收購了 Pulse Music 公司大多數股權,獲得了 1 萬首版權歌曲。8 月份,Concord 再度出手,以 1 億-1.2 億美元的價格又收購了美國搖滾樂隊Imagine Dragons 部分發行多年作品的版權股份。
另一家公司 Hipgnosis 出手更加闊綽,不僅上個月收購了 Kobalt Capital Ltd 于 2011 年成立的第一支基金所擁有的投資組合,其中包括 42 個不同風格的曲庫,涵蓋了超過 1500 名詞曲作者的 3.3萬首歌曲版權。在今年 9 月,該公司還以 8000 萬美元收購了 Big Deal Music,這筆交易使Hipgnosis 擁有了包括 Teddy Geiger、Kamasi Washington 等 160 多位知名創作人的作品版權。自 2018 年起,該公司已累積在歌曲版權和曲庫交易中投入了近 12 億美元。
如果觀察從 2000 年至今全球主要的音樂版權交易可以發現,盡管 UMPG、Sony/ATV 和Warner/Chappell Music 仍主導著市場,然而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前后,音樂版權交易開始出現變化,音樂版權交易市場逐漸告別「三大」時代,越來越多新興版權投資機構以及擁有低利率政策支持的私募基金的涌入,使得音樂版權交易愈趨頻繁,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版權價格也急劇上升,版權商凈分成(NPS)的倍數也在迅速增長。
如何理解版權商凈分成(NPS)的倍數?
在音樂行業,版權商凈分成(NPS)是版權代理商所收取的版稅金額,除去必須支付給歌曲作者,表演者以及其他會分享這筆版稅收入的相關機構或人士之后所得的毛利潤。
通常情況下,投資方會根據版權代理商公布的近 12 個月的毛利潤來評估某曲庫的價值,然后確定自己愿意花多少倍來購買該曲庫。
那些在80、90 年代支付 5-6 倍 NPS 購入的音樂曲庫,如今可以輕松賣出 10 倍,甚至對于一些頂級長青歌曲來說,最高交易倍數有時可以高達 23 倍。據 Billboard 援引美國知名歌曲、詞曲作者 Dolly Parton,其超過 3000 首作品的估值可達到 9600 萬-1.84 億美元。
盡管此次環球音樂并沒有透露這筆收購的價格,不過 MBW 援引業內人士表示,這很有可能是一次破紀錄的版權投資,Bob Dylan 的詞曲版權價格預計在 2.5 億-4 億美元之間,按 600 首歌計算,平均一首歌的版權價值在 42 萬-67 萬美元之間(折合人民幣 273 萬-436 萬元/首)。該專業人士同時表示,如果該筆交易在行業范圍內進行競標,版權價格可能會更高(不過多家外媒報道,該筆交易并未進行競標)。
為什么版權交易愈趨頻繁
如上文所述,更多私募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的入局自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除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ohlberg Kravis Roberts 和 Mubadala 的直接參與,實際上許多財團也愿意將錢投給獨立版權代理公司,不直接參與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例如,獨立版權代理商 Lyric Capital Group 就從摩根斯坦利、SunTrust Bank 和 Pinnacle Financial Partners 等投行以股權質押和債務融資等形式獲得了 3.5億美元的資金,進行對音樂版權的收購。
在此過程中,許多中小型版權代理公司要么被吞并,比如 8 月被 Hipgnosis 收購的 Big Deal Music,要么只能想辦法借錢或融資吞并其他公司。
與此同時,一些版權代理機構還正準備進行業務擴張,其中就包括收購音樂人母帶。幾個月前,Primary Wave 與英國歌手 Olivia Newton-John 建立合作,并收購了其母帶和版權資產,之后雙方還攜手收購了 Whitney Houston 的版權和母帶錄音收入來源的股份。另一家獨立版權代理機構Spirit Music Group 則收購了一部分美國知名鄉村音樂歌手 Tim McGraw 的母帶權,以及創作歌手Ingrid Michaelson 的母帶和版權資產。
對于一家獨立版權代理商來說,同時擁有歌手母帶和版權將可以使其收入來源更加穩定。“當你同時擁有這兩樣東西時,就無須擔心可能會失去控制權。我們很樂意不斷收購母帶,但這個生意現在還主要掌握在主要唱片公司的手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Spirit Music Group 主席 Jon Singer 在接受Billboard 采訪時表示。
此外,版權交易頻繁事實上也和美國整體的稅收政策有著密切的關聯。國稅局通常將出售或交換的「自主創作的音樂作品」所得收入視為資本利得,而不是個人所得,目前要繳納的聯邦最高稅率為20%。不過在拜登競選期間,提議將資本利得的聯邦最高稅率提高一倍至 40%,或將其轉變為個人收入進行征稅,目前最高稅率為 37%,且拜登也提議提高這一稅率。
據 2006 年美國《詞曲作者的資本利得稅法案》中的相關規定,「自主創作的音樂作品」歸類為了資本資產。這意味著詞曲作者仍需為版權稅收支付聯邦所得稅,但如果出售了自己的詞曲版權,則支付的資本利得稅則要少得多。
除了稅收政策,在今年全球「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下,音樂人不得不對自身未來的職業環境和個人收入進行更多考量。Billboard 援引業內人士表示,尤其是 60 和 70 一代的音樂人正在考慮他們的遺產和遺產規劃,不少版權代理律師也表示在今年收到了更多有意出售詞曲版權的來電。
前幾個月,Billboard 剛剛發布了去年收入最高音樂人的排行榜。Rolling Stone 樂隊名列榜首,該樂隊去年的收入達到了 6500 萬美元,其中巡回演出收入占到了 93%(6050 萬美元),詞曲版權收入微不足道。排名第三的 Eton John,去年收入達到 4330 萬美元,其中巡演收入也高達 92%。然而全球的演出市場究竟可以恢復成何種程度仍不清晰,出售自己的詞曲版權或許將是更多「高齡音樂人」會考慮的無奈選擇。
最后,技術的進步自然也大大推動了版權交易的熱潮。版稅計算已經變得更加容易和準確,易于理解的同時其可預測性也越來越強,版權交易正從晦澀難懂的業務逐漸變得清晰透明。
決定版權價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壽命
一個曲庫賺取的版稅時間越久,投資者才會對它繼續賺取版稅的能力有更多信心。所以如果一首歌已經賺了 10 年的版稅,那么它很可能會繼續再賺 10 年。因此,一個曲庫中包含的歌曲的平均壽命長短,毫無疑問是決定投資者愿意為它付出多少資本的決定性因素。
2. 版稅來源
由于壽命很關鍵,因此投資者希望能夠尋找那些會持續產生版稅的曲庫,這其中最重要的版稅來源自然是流媒體。流媒體版稅被認為比廣播電臺或數字及實體唱片銷售更具可持續性。盡管同步版稅也可以賺錢,但過去賺取的同步版稅收入的表現很難預測未來的版稅收入。
Royalty Exchange 的分析表明,在以 10 倍或 10 倍以上 NPS 出售的曲庫中,流媒體產生的版稅收入平均占總體收入的 62%。
3. 熟悉度
盡管 Royalty Exchange 的分析表明,即便對符合某些財務標準的曲庫進行盲投,也可以獲得平均較高的回報。但分析報告進一步指出,當投資者可以查看歌曲和藝術家的詳細數據時,NPS 倍數可高出 20%。對于那些非常有名的歌曲或歌手,有投資者可能認為這些是更加安全的投資組合。
4. 成本
通常情況下,投資者會根據版權代理商公布的近 12 個月的毛利潤來評估曲庫價值,然后確定自己愿意花多少倍來購買該曲庫,因此絕對成本也是一個投資者是否愿意買入的重要因素。
Royalty Exchange 的分析表明,投資者愿意為低成本曲庫支付更高倍數的 NPS。數據顯示,在以10 或更高的倍數出售的曲庫中,平均交易額為 5.68 萬美元。
5. 音樂流派
Royalty Exchange 的報告中沒有指出投資者對哪一種音樂流派有過度偏好。從說唱音樂到鄉村音樂,從 R&B 到搖滾音樂再到電子音樂,NPS 在 10 倍以上的曲庫涵蓋了幾乎所有類型。報告表明,只要曲庫或歌曲的平均年齡在 10 年以上,并且仍在被流媒體用戶所收聽,投資者就比較愿意進行投資。
小結:
越來越多的版權投資機構和私募基金入局,進一步打破了版權交易市場「三大」完全主導的局面,也為版權投資、交易市場注入了更多活力,拉高了音樂版權的價值。行業稅收政策的變化、「黑天鵝事件」的影響,以及科技的進步,也從其他角度客觀推動了更多版權交易的發生。
雖然頂流版權作品數量有限,但這只會減慢交易速度,而不會降低 NPS 倍數。未來一段時間,版權投資和交易還將繼續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熱度中。
參考來源:
《Billboard:The 5 Things Most Investors Seek In A Song Catalog》
《Billboard:Top-Dollar Tunes: A Timeline Of 21st Century Song Catalog Deals》
《Billboard:Why The Music Publishing Market Is Still Booming — And How Long The Party Will Last》
《Billboard:Sale Away: Biden's Proposed Tax Hike Could Spark More Publishing Deals This Year》
《Billboard:THE HIGHEST-PAID MUSICIANS OF 2019》